培训考试类软件产品开发专家

请添加客服微信获取

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动态

为什么很多培训机构宁可手工记课时,也不喜欢用培训机构管理系统记课时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4

浏览次数:7

产品图.jpg

一、价值感与认知原因

购买系统的成本是显性的,手工成本是隐性的也就是不用额外花钱,但是记错几次就超过了系统本身的钱。

有些校长可能认为系统只是一个“高级记录本”,没有意识到它是一套能够打通营销、销售、教务、财务、家校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
有些老师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手工模式(笔记本、Excel)。改变习惯需要学习和适应,这会带来短期的不适感,被视为一种“负担”。

二、对技术本身的疑虑与恐惧

担心系统上线过程复杂、耗时,影响正常教学。担心数据迁移麻烦,万一数据丢失更是灾难。

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担忧:担心系统卡顿、崩溃,或者服务器出问题,导致所有业务停摆。也担心学员、财务等核心数据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上是否安全。

一旦所有数据都录入系统,未来想要更换服务商会非常困难,形成依赖。每年持续的续费也像一把“枷锁”。

三、市场产品与机构需求不匹配

很多管理系统功能大而全,是为中大型机构设计的。对于小机构来说,80%的功能用不上,但为了20%的核心功能,却要承受100%的复杂操作和价格,学习成本太高。

市场缺乏真正极简、核心功能突出、价格极低(甚至按学员人数收费)的轻量级产品。小机构需要的是“拧开水龙头就有水”,而不是买一套“净水系统”。

购买后遇到问题找不到人解决,或者响应很慢,这会让本就对技术不敏感的培训机构迅速失去耐心和信任,退回到手工时代。


培训机构“宁可手工”的本质是:在当下,他们主观上认为“维持现状的痛苦”小于“引入系统带来的变革痛苦”。

这种决策是一个感性的天平:

一端是确定的支出(金钱、学习时间、短期阵痛)。

另一端是不确定的收益(效率提升、减少错误、增加收入),以及不确定的风险(系统不好用、员工抵触、数据安全)。

当机构规模小、问题不致命时,这个天平很容易倾向“维持现状”。只有当机构发展到一定规模,手工管理的混乱带来的“痛苦”足够大(比如学员多了记不过来、课时纠纷频发、现金流因续费不及时出现问题),校长才会下定决心,拥抱变化。

因此,这不是一个简单的“懒”或“抠门”的问题,而是一个在特定发展阶段,基于有限认知和资源所做出的理性权衡,尽管从长远看,这个权衡可能是非理性的。

微信二维码